按语:济宁市政协于五月初组织若干人员调研我市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情况,他们采取看、听、议等方法,提出很多有益建议。尤其是政协经济与农业专委会负责人专门撰写此文,提出“复合型人才”已是我市装备制造行业推进智能制造的瓶颈。如何引进和培养复合型人才应该引起各企业的高度重视。现将此文稍加整理后转载如下。 作为市政协经济与农业专委会委员,我有幸随同市政协专委会领导与成员一起陪同倪丽君副主席,于5月初连续三天奔赴三个区,考察了12家不同行业的工业企业,并参加了三次座谈会。以便更好了解企业在“加快智能制造、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工作中取得哪些进展,存在哪些问题,采取什么举措,还需要政府做些什么,才能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在调研中,看到不少企业的确在生产制造与服务中非常重视新技术应用,并取得不少优秀应用案例,一些企业已将自身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一家纺织服装行业综合竞争力和主营业务排名中国第一的国际化集团企业,在生产制造中,采用了众多现代信息技术,先期ERP、SCM、MES等系统应用让企业效益不断提升,后有采用纺织工人乘坐电动车利用PAD终端管理织机,3D技术远程自动扫描顾客身体尺码让服装定制等信息化手段,并在新厂区投巨资建造无人纺织车间,创造用工节省的新高点。年收入过百亿的煤化工企业,除应用ERP等系统外,还建设运用了厂区能源检测平台、厂区安全生产视频综合分析平台等一批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运输机器人在农机生产车间来回穿梭,运输物料。 还有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将产品与服务智能化。譬如注塑机的运行与维护服务开展远程监测管理,玉米收割机也已实现无人驾驶、智能检测、远程超控等智能化研究与应用,还有企业采用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将输送系统的安全管理实现远程监测与预警管理,并将运行数据做收集、分析与应用。 由此可见,企业在智能制造的推进中,做出了很多努力与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在调研中也直接反映出了一些问题。集团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各分子机构间的数据信息收集与统一管理问题,是困扰企业的一个难点。企业在技术研发与实施智能制造进程中,所需专业与复合型人才难以招聘。即懂自动控制、信息化技术又懂传统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一人难求。 更甚者,一家坐落在全国百强县市的乳制品企业,从高管到技术人员,在人力市场上十分稀缺,大学生找工作的人才市场被企业主直接描述为劳动力市场。由此可见,企业在技术改造、产业升级中,碰到的人才难题几成通痛。 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企业可以建立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控制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可以从企业内部选择具有自动控制、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技术学历的业务人员转向培养。也可以招收自动控制、信息技术等相关的专人,进企做业务培训。 其次企业可以与具有自控、信息系统研发技术与经验的供应商联合成立研究机构,共同承担研究课题,针对企业自身特点,做定制化攻坚研究,开发适合自己的应用信息系统。 再者企业可以向本地高等学校做人才定制计划。针对本企业需求的复合人才提出标准,委托高校定向培养,考核后吸收入企。 还有政府可以成立智能制造人力、技术、案例公共交流与服务平台,让更多的专业人才,能够被找到,同时,也让更多的实践案例让其他企业学习参考。 最主要的是政府可以出台对复合型人才吸引到本区域工作的优惠政策,比如住房提供、高薪补贴、子女教育安置等措施,真正让人才动心而至、开心而作、舒心而留。 (市政协供稿 编辑 胡 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