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统领山东省工业经济向纵深发展。特别是在产学研合作创新方面,从1991年开始连续26年举办产学研展洽会,引导和推动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联合攻关,突破了一大批关键共性技术,取得了一大批领先全国的创新成果,为山东省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产学研融合创新已成为山东企业技术创新的理念和品牌。 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山东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文化大省、工业大省,产业门类齐全,在国家重点统计的41个工业大类、197个种类均有分布,110种重点产品产量居全国前三位。山东也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原油加工量率先突破1亿吨,橡胶轮胎产能占全国50%,电解铝占30%,化工占20%,有力支撑了山东省和全国经济发展。 近年来,山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工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呈现出“大、强、优、新、活”几个特点。 一是工业大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万亿元、利润8643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3%、12.6%,均居第二位。5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万亿元,其中化工居全国第一位,轻工、机械、纺织居第二位,冶金居第三位。 二是工业强省的态势进一步显现。77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22个县(市)入围全国工业百强县。在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评选中,山东省共有6家企业获大奖。4家企业荣获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22家企业入围国家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23个项目进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数量均居各省市之首。45家企业入选中国品牌价值500强,“好客山东人、好品山东造”成为交相辉映的两大区域品牌。 三是结构优化步伐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由2012年的29.1%提高到2016年的33.8%。大力“腾笼换鸟”,连年超额完成钢铁、煤炭去产能任务。率先开展“工业绿动力”计划,2016年比2012年全省万元GDP能耗下降17.1%,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24.2%。 四是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00亿元,比2012年增长80%;信息技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近万亿元,软件业务收入4265亿元,分别居全国第三、第四位;两化融合指数达到93。 五是双创活力充分释放。每年实施省级创新项目4000项以上,9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79家、工业设计中心9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9家。全省中小企业达到206万户,是2012年的2.5倍。 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山东在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始终把工业放在第一位,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要素为抓手,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四化”转变,实现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提规模、跨界融合提潜能、品牌高端提价值“四提”发展,打造质量效益好、创新能力强、产业结构优、融合程度深、品牌价值高、发展后劲足、安全环保节能的山东新工业。 在提高传统产业质效,推动传统动能增添新活力方面,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向转型升级要质效。利用三年时间,对山东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进行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效益。向研发设计转化要质效。着力突破制约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向释放先进产能空间要质效。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兴产业、高端产业、优质产能。 在提高新兴产业规模,加快实现工业供给能力新提升方面,以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用开放包容的态度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形成规模,着重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为支柱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等7大产业为重点,积极培育先导性、支柱性产业,着力打造环渤海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坚持培育壮大特色新兴产业。释放“互联网+”的力量,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北斗导航等有技术优势、产业基础的新兴产业,推动特色新兴产业迅速壮大规模。加快发展智慧产业未来产业。紧盯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趋势,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智慧能源、人工智能等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在提高跨界融合潜力,逐步形成融合发展新优势方面,充分释放“互联网+”的力量,加快推动产业跨界融合,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形成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挖掘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新增长点;挖掘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新增长点;挖掘产融融合新增长点;挖掘产城融合新增长点;挖掘军民融合新增长点。 在提高品牌价值档次,努力塑造工业新形象方面,以“标准强省”“质量强省”“品牌强省”建设为抓手,擦亮“老字号”,叫响“大品牌”,支持“成长型”品牌,加快培育国内外知名自主品牌,打造“山东百年品牌”,推动品牌优势向价值优势转变。着力夯实品牌基础。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大力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全面扩大品牌影响,以“好品山东”为引领,集中打造山东优秀工业产品,扩大“山东制造”“好品山东”的影响力。大力提升品牌价值。引导企业制定品牌战略规划,打造优质品牌、高端品牌、国际品牌,提高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溢价能力。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支撑。山东省委、省政府正在大力实施人才强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加大“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创新实施“高精尖缺”人才引进行动计划,大力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示范作用,加强企业家培训,全面提升企业家素质,培养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加强产业技术工人培养和教育,努力建设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来源:中国工业报 本网编辑 胡 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