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中国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发布者:jxsh  人气: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全球范围内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如何走好新时代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一个新课题。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向。会议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会议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辩证看待工业经济新方位

当改良型蒸汽机被英国人瓦特发明,并率先在纺织行业大规模应用时,机器工业开始代替传统手工业,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也随之发生重大改变。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英国也因此成为那个时代的翘楚。人类利用工业技术和装备改造客观世界的努力从未止步,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结合越来越广泛、深入,智能制造、智能服务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试图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谋求新一轮竞争中的有利位置。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就不可能成为经济大国和强国。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部署,开启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使工业和信息化事业迈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成绩来之不易,令人鼓舞。

在认识到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相对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要求,我国工业化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是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平衡、产品供需结构不平衡、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同时存在工业大而不强、创新能力总体不强、系统集成能力不强、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等问题。

与先进国家相比,中国工业还有不小的差距,这种差距既有技术上的也有理念上和机制上的。面对新形势,我们既不能妄自尊大,更不能妄自菲薄,需要自信从容地应对。

高质量发展是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业是立国之本。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全面领会、真正落实。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必须迈过的坎,每个产业、每个企业都要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往前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高质量工业化,是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应当看到,中国工业发展面临的不平衡问题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中国有着广阔而开放的市场和完整的工业体系等优势,特别是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推动,并逐步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了“制造强国”的广泛共识,激发了做强“中国制造”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初步形成了制造强国战略体系,为中国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我们还应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各国都在竞争高端产业主导权,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健全工业化的创新驱动机制,实现工业化动力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进而形成创新驱动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提升实体经济供给质量。从高速度工业化向高质量工业化转变,必须把着力点放在提高实体经济供给质量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特别是要在关键基础领域加大创新力度,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进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通过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度;处理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让城镇化进程充分发挥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引导作用。

以绿色制造为先导推进可持续工业化。绿色制造对于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工业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支撑。因此,要通过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壮大绿色企业、强化绿色监管等措施,构建现代绿色制造体系,推进可持续工业化。

迈向高质量发展,需要增强战略定力和发展自信。回顾历史,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跃居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人类工业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一定能在今后做得更好。

面向未来,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化创新驱动,着力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进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工业报  本网编辑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13 济宁市机械行业协会 All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案号 2020044934号
地址:济宁市海川路9号产学研基地D2 电话:0537-5666618 邮编:272000
电子邮箱:jnjx51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