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意见》,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为牵引,强化人才对新旧动能转换的服务和支撑作用。精准聚焦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人才需求,提出了20项突破力度大、竞争力强、含金量高的人才政策,通过人才优势打造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为山东加快实现由大到强的战略性转变,实现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遴选一批“高精尖缺”人才 对接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产业升级泰山人才工程。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围绕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化工、信息、能源原材料、海洋经济、文化、医养健康、现代金融等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产业发展和现代管理需要,面向海内外集中遴选一批“高精尖缺”人才。 每年面向海内外举办“创业齐鲁·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将各类拥有优质创业项目的高层次人才纳入支持范围。 集中资源引进顶尖人才团队。对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重点行业领域人才需求,按照“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优质项目(优势学科)”模式,面向全球“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团队,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综合资助或6000万元的直投股权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团队核心成员可全部入选泰山人才工程。 赋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和泰山学者组建团队的自主权,团队成员可采取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 建立开放的引才用才机制 做大做强引才工作品牌。打造“齐鲁之约”海外引才活动品牌,山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每年统筹各市、各成员单位海外招才引智活动,制定年度出访引才专项计划,外事部门统一调配、积极保障。 对纳入专项计划的团组赴国外对接的“高精尖缺”人才,符合条件的,经评估认定可直接入选泰山人才工程。深化“中国山东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会”活动品牌,推行“多元化、专业化、精准化、高端化”办会模式,建立海内外人才常态化引介平台。提升“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活动品牌,每年以省委、省政府名义组织不少于5次知名高校集中招聘活动。 更大力度柔性用才。确保每个工作站至少有1个院士领衔的创新项目在山东落地转化。在高等学校工作站,柔性吸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园区设立一批“千人计划”专家,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来山东省开展创新研究,柔性引进、灵活使用“海外工程师”“候鸟专家”“双休人才”。 支持省属事业单位按照不超过本单位主系列专业技术岗位总数5%的比例,设置特设岗位,用来引进紧缺人才,不受岗位总量、岗位等级、结构比例限制。国有企事业单位可采取项目工资、协议工资、年薪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为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合理确定薪酬。 建立实用的人才开发模式 实施“新工科优先发展计划”。加强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新兴交叉专业建设,支持地方政府、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国内外高水平工科大学、科研机构、领军企业共建一批新工科特色专业、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力争通过5~10年时间,使山东省直接面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新兴工科专业比例达到40%以上。 实施“青年人才国际化培养计划”。每年资助相关专业100名左右在读博士研究生出国研修、100名左右在读博士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 加大省政府公派出国留学资助力度,每年资助500名左右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研究人员)、科技工作者、医务工作者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到国外进修。 实施“企业家发展领航计划”。依托企业家队伍建设“111”工程,加强企业战略管理、商业模式与市场开拓、资本市场与投融资等方面培训。 建立山东省企业家培育中心,每年选拔100名以上优秀青年企业家进入中心培养锻炼、100名以上优秀青年企业家到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实践学习。 实施“企业博士(后)集聚计划”。对省内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招收的国内重点高等学校或在国际公认的三大世界大学排名体系中排在前200名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入站进行博士后研究的,省财政给予每人每年5万元生活补贴,最长补贴3年,出站后留鲁工作并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省财政给予每人15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 实施“千名博士进企业”行动,利用5年时间,每年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选派200名左右青年博士到企业挂职服务,支持双方联合申报省级各类科技项目、联合转化科研成果;挂职期间的发明专利应用情况和横向课题可作为职称评聘的重要指标。 实施“高技能人才素质提升计划”。每年选派100名优秀高技能人才赴制造业强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技能研修学习。 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支持造就10名左右大家名家、100名左右学科带头人、1000名左右中青年学术骨干,建设学科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 对引进培养的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中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省财政给予每人50万元经费支持。 建设国际人才集聚高地 建设各具特色的人才聚集区。支持济南、青岛、烟台三市在外籍人才来华工作许可、永久居留办理、出入境办理、执业资格认证、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方面加大工作创新力度,加快建设国际人才集聚高地。 加快推进济莱协作区、青岛西海岸新区、济宁市、德州鲁北等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逐步扩大人才改革试验区试点范围,加快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人才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支持建设10个左右产业优势突出、人才特色鲜明的产才融合发展园区,在省级人才工程、科技与产业项目、创新平台、重大活动等方面倾斜支持。 支持青岛国际院士港建设,建立省、市、区三级联动机制,集中优势资源打造院士集聚高地。 营造更具竞争力的人才生态环境 加大人才财政金融扶持力度。鼓励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留学人员在山东创办的小微企业,可申请最高额度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本人可申请最高额度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 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支持人才集聚的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利用自用存量工业用地,建设人才公寓(单位租赁住房)等配套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占项目总建筑面积的比例由7%提高到不超过15%。 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制度,为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泰山人才工程人选、“外专双百计划”专家等,每人配备1名服务专员,提供政策咨询、手续代办、待遇落实等服务。 健全人才荣誉制度。申请设立“齐鲁杰出人才奖”,表彰奖励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人才。 山东省根据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与重点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按照“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优质项目”模式,面向全球“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团队,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综合资助或6000万元的直投股权投资支持。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