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站在“云”端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入实战

发布者:jxsh  人气:


摒弃了盲目跟风逐热的惯性思维之后,制造业 “上云”的初衷愈发务实而明朗,并由此牵引企业数字化转型脱虚向实,朝着最本质的需求极速奔跑。

“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要做到有用,要解决实际问题。第二步要创造价值,助力企业实现增值交付。”中微半导体首席信息官董祥国笃定,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它必须解决最现实的问题,并产生实实在在的增值。

而在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副总工程师兼标准化与信息化管理部总经理朱建国看来,从行业龙头跃升为世界卓越的企业,这个跨越必须通过数字化转型来实现。

对于渴望突破自我的制造业企业而言,现在要探讨的不是要不要数字化转型的问题,而是数字化转型的速度应该多快的问题。

从顾虑重重到义无反顾

“不上云等死,上云找死”,曾几何时,许多制造业企业就在这样一个进退维谷的夹缝中,焦灼而别扭。

来自政府的鼓励与支持,加速了这一进程。工信部印发了 《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地方政府也陆续推出了颇具针对性的分解计划。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股力量,催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根据 《麦肯锡》的研究报告,中国的数字经济占比到2021年将高达55%,超过全球均值。根据IDC的分析报告,2025年,中国云计算的数据将占全球的27.8%

政策的引导之下,企业被热度裹挟着盲目上云的阶段悄然翻篇。现阶段而言,制造业对于云的青睐,更多是谨慎思考后的理性行为。

6月上旬,首届SAP云大会在上海召开,这个属于软件行业的盛会,似乎成了制造业企业的主场。除了SAP这个在企业管理数字化方面一骑绝尘的世界级大咖外,台上台下诸多制造业领域的领军人物亦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

“作为一家传统装备制造企业,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于我们而言是刚需。公司正在IPO,企业的规范化运营等都藉由数字化转型来实现。”天津市中重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高坤认为,传统的装备制造业只有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才能插上腾飞的翅膀。

天境生物CFO朱杰伦坦言, “每个项目都有大量的数据要对接,其生态系统需要不同的精细化管理手段。同时,国际化需要国内外数据无缝对接,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借助云解决方案,客户和工厂形成了完整互动的闭环。”莱茵科斯特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胡成满坚信,云解决方案是惟一的选择,也是最好的选择。

上述几家公司的境况,是个性,亦有共性。其对于数字化的渴求,折射出制造业企业上云的普遍要义。

“过去几年,云计算发展非常迅猛。从技术角度来讲已没有太大壁垒,但一些大型国企在部署公有云上有一定的担忧。”SAP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李强认为,放在公有云就相当于放在 “银行的保险箱”里,放在家里就是放在 “自己的抽屉里”,未必安全。随着整体的云计算趋于成熟完美,加上中国政府出台大量政策鼓励企业上云,原有顾虑都会消融。

敏锐捕捉到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巨大商机,将中国视为第二故乡的SAP加速布局中国市场。除了宣布把所有的解决方案带入中国外,还明确表示将为中国市场定制一款面向中小企业的产品。

跨国巨头的这一战略,无疑将加速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有模式无定式

究竟是数字化推动了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跃升,还是卓越的企业慧眼独具地在数字化的赛道上率先起步?振华重工和中微半导体似乎给出了不同的解读。

“我们一直在引领数字化。中微2004年刚成立时就实现了内部信息化,我们当时就知道将来在哪。”在董祥国看来,数据是价值所在,是企业真正的金矿。 “有了大数据工具后,可通过数据运算和分析找出关联影响,对设备的设计进行迭代。这才是真正的创造价值。”

董祥国介绍,率先实现内部数字化后,中微完成了所有信息全流程的打通。2011年开始,中微启动了供应链数字化的进程,再次抢跑。

锐意革新的中微收获了它应有的辉煌。2015年,在其蚀刻设备做出来以后,美国商务部取消了对中国蚀刻设备的禁令,理由是因为中微已做出了同等水平的设备。其蚀刻设备市场占有率迅速达到50%~70%……

“目标都是一样的,但是有模式没定式,需谋定而后动。很多企业数字化之路走得很沉重,一定要轻装,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架构、统一建设、统一营运。振华重工作为行业龙头,一直在借助数字化转型的机会主动求变。创新科技手段不是主要目标,促成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才能实现飞跃。SAP这艘船的排水量非常大,抗风浪的能力非常强,振华重工这么复杂的体系放在这个船上,可以走得更远。”朱建国认为,通过企业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大量数据的采集,将带来商业模式的改变。基于此,振华重工更高的愿景在于通过产业互联网的搭建做一个平台型的企业。

尽管路径不尽相同,但从两家企业不约而同选择国际巨头SAP作为合作伙伴来看,契合了云计算之于中国制造业的意义所在。

诚如SAP全球执行副总裁、SAP大中华区总裁纪秉盟所言, “云是我们的未来,而未来已来。”

对于这一趋势的笃定,使得SAP在过去10年耗资700亿美金完成了史诗级的云计算转型。与此同时,SAP毅然决然地把传统ERPR34亿条代码重构,使之更符合云计算的架构。2018年,SAP云计算收入占比52%,意味着SAP已经成功转型成为一家云计算企业。

这一转变的背景是,SAP曾创造了 ERP”这一大软件类别概念,并成为黄金准则。而今,云计算悄然超越其传统优势板块,国际巨头的业务转型从另一角度印证了中国数字化转型的迫切。

协同做大的蛋糕

“云世界不断出现新趋势和变革,生态系统变得如此重要,这已经不再是一家企业的事情,而事关整个产业链生态系统。”纪秉盟认为,世界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全球化,协同合作成为必然选择,其中不乏强强合作。

“这很可能是在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史上革命性的转折点。”在6月上旬于上海举行的SAP和新松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曲道奎坦言,合作旨在通过新管理方式、新制造技术手段以及制造模式的导入,使中国制造业产生化学变化。

曲道奎进一步剖析称,SAP有强大的技术使命,包括工程能力、框架能力以及对未来设计的能力。而新松在中国是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的领军企业,双方的合作将使新松在数字化管理方面得到很大优化。更关键的是,双方合作要面向未来的第三方、面向中国智能制造、面向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大平台、典范和示范。

对此,新松机器人高级副总裁王宏玉表示,“新松也面临着转型,这个转型是全方位的。将数字化转型提上日程,主要在于提高效率,破解自动化的孤岛。”

对于协同发展,SAP内部有着异常清晰的认知。李强多次强调,SAP与国内云计算厂商的合作大于竞争。两个月之前,SAP和阿里巴巴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构建阿里巴巴“新制造”体系。 “事实上,SAP掌握了绝大多数制造业的头部客户,对制造业非常了解。但阿里有非常强大的生态能力,1+1在一起就能够打通产业链、价值链,提供全面集成无缝的解决方案。”

一直以来,SAP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建立了中国云生态系统,很多本土合作伙伴对云服务落地中国都是支撑和互补的角色。与此同时,其还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据悉,SAP已经与济南市市中区政府合作,共同打造 “中国北方智慧企业赋能中心”,推动企业上云,助力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发展,该合作模式有望进一步推广。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本网编辑 越)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13 济宁市机械行业协会 All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案号 2020044934号
地址:济宁市海川路9号产学研基地D2 电话:0537-5666618 邮编:272000
电子邮箱:jnjx515@163.com